60年代老郑州燕庄机场的样子是这样
20多天前,郑州新郑国际机场T2航站楼正式运行,标志着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跨入发展新纪元。
说到郑州的机场,不得不提民航路。对这条路,老郑州应该印象深刻,上世纪50年代~90年代,在郑州东郊燕庄附近曾有一个机场,人们习惯称之为东郊机场或者燕庄机场。
郑州CBD原来的机场就是燕庄机场(军民两用)
郑州市民吴先生收藏着一张1992年的“郑州市交通旅游图”,短短的民航路东头是一片绿油油的空地,标着“郑州机场”。
跟最新的郑州地图对照,这个“郑州机场”的位置就是如今的郑州CBD。在上世纪50年代,该区域还是连绵起伏的沙丘,距离市中心6公里,属于郊区。
当时,这里还残留着一个国民党留下的破烂不堪的机场。1950年,当时驻郑部队将沙丘铲平,修建了一条长1940米、宽60米的混凝土跑道,主要供军用飞机起降。
1954年,河南省会从开封迁往郑州,郑州的政治地位显得更加重要,1956年6月2日,中国民航在郑州东郊燕庄机场建立郑州航站,改为军民合用机场。
60多岁的霍连喜了解这段历史,上世纪70年代末,他先后任驻郑某部队的作战科参谋、科长和师参谋长,而当时这个机场就属于该部队的作战科管理。
“上世纪70年代以前,这个机场还停过轰炸机、运输机和歼击机。”霍连喜说。
“为啥叫民航路?因为当时这是一条通向机场的路,人们乘坐民用飞机都得走这条路。”霍连喜说,当时这条路非常窄,两辆车都错不开,路两边都是臭水沟。
坐飞机得单位开具证明
从1956年8月,郑州东郊燕庄机场扩建完成,开始对外开放,民航班机开始运营,不过那时候的吞吐量小得可怜。
《河南民航志》上这样记载当时的情况:“1956年改为军民合用,旅客吞吐量12人,货邮发运量793公斤……”
1958年12月,燕庄机场开辟了郑州第一条地方航线——郑州至南阳航线,这是民航为郑州民众服务的开端,不过当时的吞吐量依然不高。
“当时的飞机票特别贵,从郑州飞到济南得一两百元钱,而我当时的工资一个月才30元。”民航社区居民张光连说,而且,在当时,并不是有钱就能坐飞机,乘坐民用飞机得是县处级以上的干部,还得单位开证明。
从1977年开始,郑州东郊机场陆续开辟了经停航线6条,始发航线1条,可直通北京、上海、西安、长沙、广州等城市。
当时这个机场除了客运和货运业务外,还为河南农业和抗洪救灾发挥了重要作用。1963年,郑州郊区第一次用机场起飞的飞机喷洒农药,用于防治虫害。1975年8月,驻马店、许昌、南阳等地遭受特大暴雨灾害,郑州民航先后从郑州机场调集21架飞机参加救灾工作,顺利完成救灾抢险任务。
条件跟不上
建设了新的民用机场
改革开放后,随着民航业务的发展,燕庄机场的航线开始增多,业务也繁忙起来,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,燕庄机场的条件越来越跟不上。
“候机楼、停机坪都满足不了民航的需要,起降设备也跟不上。”霍连喜说,而且当时空军训练、民航客运共用一个跑道,部队训练时民航就停运,非常不方便。
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随着郑州市的发展,郑州东郊的高层建筑逐渐多起来,噪音对市民生活也产生了影响。省政府开始筹建郑州民用航空机场,1993年开工建设,时任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把郑州新郑机场称为“一号工程”,“河南人民扎紧裤腰带也要建一个国际机场。”
1997年郑州新郑机场建成通航,燕庄机场的所有航班全部转至新郑机场,而此时燕庄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已经达到150万人次。
2000年以后,随着郑东新区的规划与建设,郑州东郊燕庄机场的设施全部拆除,原跑道及停机坪的位置现已经建设成郑东新区CBD商业中心。
马寨飞机场——郑州最早的飞机场
其实,郑州东郊燕庄机场并不是郑州最早的机场,在燕庄机场之前郑州曾出现过两个机场,那就是马寨飞机场和五里堡飞机场。
马寨飞机场修建于1924年,是郑州最早的飞机场。当时,因为战争的需要,直系军阀吴佩孚在郑州修建飞机场,选址郑州市老城西南的马寨村。
马寨飞机场占地百亩,规模不大,设施简陋,只能供小型飞机起落。1925年5月1日,郑州和洛阳之间开通了航班,每周两班,周二、周五由洛阳飞往郑州,周三、周六由郑州飞往洛阳,这是河南最早的民用航线。1936年,马寨飞机场荒废不用。
1931年,欧亚航空公司在上海成立,开通国内航线2条:一是沪新(疆)线沪陕段,二是平粤线。
平粤线自北平经太原、洛阳、汉口、长沙达广州,1934年下半年,因太原业务不多,裁去太原站,将洛阳站迁往郑州五里堡机场,这是郑州的第二座飞机场,占地面积46公顷。
当时的五里堡机场临时修建了5间瓦房,两间是电报室,三间为乘客和航空人员的休息室,飞机场设有电话1部。
抗战爆发后,沪兰、平粤航线先后停航,五里堡机场也日渐衰落。抗战胜利后,中国航空公司、中央航空公司经营的沪兰、平粤、平渝线虽经过郑州,但主要是空运邮件,除少数官员和富商搭乘飞机外,普通百姓很少坐飞机。1945年,五里堡飞机场荒废不用。